Tuesday, January 4, 2011

美容辩证法之:被人看高的阿油与阿水,以及各类洗颜的PK。

我们还在将错就错吗?

终于可以写写我最近爱读的这本书了。上个月挖的坑,现在慢慢填。

照片 038

话说,我虽然比较爱看日本美容杂志(可是大字不识一个),但是没有读美容书籍的习惯。总觉得那些作家写的,不是人人都知的常识,就是枯燥的看不进去。但是这本书真的例外,我只是随便翻了几个章节,就足够吸引我了。作者吉木伸子,是位皮肤科专家。她在书中讲到的各种美容迷思,切入点都是大部分人普遍存在的错误观念,读她书的时候,我常会在脑子想,哦原来我平时这个那个是错的,原来这个那个是浪费的,等等等等。总之这本书,真的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护肤习惯。

 

1. 化妆水到底有多少价值?




很早以前就知道, Toner 80-90%都是水,所以一直都在寻找价格适中又大碗的水. 后来买了Clinique 新版2号水400ml,感觉真的不错的说,不愧是经典产品。 吉木在书里也有对化妆水更加详尽的解释。正因如此,我决定用完现有的化妆水,以后再买的时候就不会刻意去买什么稍贵的水了,但是Jurlique和Levera的水除外,因为他们的有机成分真的很高。像是Levera的一瓶玫瑰水,只有30ml 好像都要20多刀,但我觉得低于这个价格的很难保纯度。因为真正的有机,整个植物培养过程环境,与提炼工艺要求都相当高,贵有贵的道理。

 

关于化妆水,我节选一点书中原文在这里:

“……....大部分化妆水无法被肌肤吸收,那是因为化妆水的成分多半都是“水”。覆盖肌肤表面的细胞之间,填满了一种“角质细胞脂质”。脂质是油性的,基本上无法与水相容。因为这种脂质的存在,肌肤表面会有排水性……......一般来说,化妆水90%以上是水,能被肌肤吸收的其他所有成分,可能会慢慢渗透肌肤内部,但是扣除这些,水本身是很难渗透肌肤的…. 重复大量擦化妆水也是毫无意义的,那只是让更多的化妆水蒸发掉而已,只需要讲倒在手掌西你的化妆水,轻轻的按压在脸上就足够了……...”





也就是说,那些有效保养成分,是会被肌肤吸收的,只不过含量非常少而已.所以该买什么价位的化妆水,我们可以心中明确了.

 

但是还有一种我也是比较相信的,就是那种含“纳米分子”的水。我猜估计纳米分子就应该会渗透到皮肤中了吧?Pola Aglaira 的这瓶水,在09-10年的日本各美容杂志上没少打广告,感觉是他们正主打的一款水,说明上说是“超微粒納米鎖水分子釘脂質囊” 我怀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买了这个,正等包裹呢。

aglaira_visual

2. 你们都爱用化妆棉吗?

记得以前别的地方说,化妆水用手按,不如用化妆棉擦来得均匀。可是吉木说,我们以为吸收进皮肤的水,其实是在空气中蒸发的,或者被化妆棉吸收的。我曾经一直是用手擦,后来换成了化妆棉,现在又得换成手擦。不过觉得如果是有清洁作用含酒精的水,还是要用棉片按顺序擦。

 

另外,吉木在书中提到,万万不能用化妆棉去拍脸,因为沾了水的化妆棉会立刻变硬,再拍脸就好比用小木板拍脸一样,对皮肤的刺激可以加速色斑形成,尤其是颧骨皮肤较薄的区域。 不过我想,大多数人都是拿化妆棉“擦”,而为”拍”的吧。

 

3. 卸妆油君,我看错你了~~555

读了她的书以后,我基本坚定了一个信念:以后尽可能不用卸妆油了,

 

关于卸妆油的中心思想我拿出来分享一下:

“……..记得这是很流行的广告,主打使用卸妆油按摩就可以把彩妆毛孔粉刺一并洗光光。这个广告深深烙印在广大女性脑海中。但是,“毛孔是直达肌肤深处的细微小孔,光是按摩表面,毛孔内的脏物也不会因此浮出...含油大量油脂的卸妆油,在加水的时候瞬间乳化,洗的一干二净,达成‘迅速’的卸妆效果,其实是增加了更强的界面活性剂后的效果,而它会对肌肤造成更大负担……”




说真的啊,若不是看到这段文字,我以后还真是以卸妆油为主呢,特别是在Boxing Day 那天 植村秀部分产品打7折,其中就有绿茶洁颜油,不过我还是抗拒过了诱惑,没有买它.要是以前,我早就买了啊.

 

这也是我会去买Bobbi brown Balm Rinse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。使用心得在这里

 

4. 原来我不会洗脸?!。。 。

当今还有一个潮流就是,很多人喜欢用有保湿感的洗面产品洗脸,追求洁净后的滋润感。可是这种产品其实是变相增加了油脂,它们在冲洗后,油份仍然留在脸上,所以我们不会觉得紧绷。可是如此一来,我们在后续的保养中,无论擦什么都无法吸收,或者难吸收。

 

也有不少人早晨不洗脸,比如小S,她说她早晨不洗脸,是为了“让自然分泌的油脂保护皮肤”。

 

可是我们要知道:“化妆品内含的油脂通常添加了抗氧化剂,而皮肤分泌的油脂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成活性氧,会造成皮肤老化形成黑斑细纹等一系列问题。”




看过太多关于洗脸的理论了,有些论点是重叠的,可是有些是相悖的。反而不知道该信哪一个。

 

综合起来,我总结出的三点就是:

1,洁面产品最重要的追求还是洗的干净,洗的干净就行了。滋润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,永远要牢记清洁产品的任务就是“清洁”。

2,为了不过度带走皮肤水分,洁面产品只能在脸上停留15秒。

3. 因为洗面只在脸上停留15秒,所以无论什么高端品牌的洗面,再高级的保养成分,跟本不可能被皮肤吸收,通通都是浪费。

4.传统的说法是,用手或打泡网揉出丰富的泡沫,用泡沫覆盖在脸上,这样洗的最干净。可是事实是, 手法和力道永远比泡沫更重要,所以没有必要拼命的弄泡沫出来。(哎,我觉得我过去太用力搓脸了,不知不觉就用力了,这个习惯要改。)

5. 热水会让脸更干燥,冷水也不好,所以最好的水温是和皮肤最接近的温度。

 

5.对号入座,选择合适你的卸妆

我本来以为,市场上出现各种质地的卸妆洁面产品,无非是商家变着花样吸引不同的消费群体罢了,可是没想到并非那么简单呢。吉木在书里也列出了各种产品类型的比较,我大概简洁的概括一下吧:

“….洁颜产品的好坏取决于添加其中的洗净成分…..可是要看懂那些成分也并非那么容易,所以可以通过外观质地进行判断…..

  • 洗面皂:清洁效果失败率最低,(让我想到倩碧洗面皂,可是怕那个容易长细菌)

  • 洗面乳(霜状,乳状):洗净力有强有弱,表示滋润的类型多含30-70%的油脂,有残留油膜的危险,不易调整用量的多寡导致多数人有用量过多的现象。

  • 结颜粉:和洗面乳一样,清洁能力有墙有弱。

  • 洁颜慕斯:方便性高的同时,会添加起泡性强的界面活性剂,而泡沫扎实的产品多含有大量气泡剂 (日本人好喜欢发明这类玩意儿)

  • 不起泡的洁颜产品,除非是碰到水也会刺痛的超级干燥肌,否则不建议使用。”




越来越意识到科学的方法的重要性。希望大家都有所收获,以上言论也许是合理的,也许对你来说是不合适的,大家仅供参考啦。

3 comments:

  1. 分享的真是詳細呢~ 很不錯喔~
    昨天也剛買了 Bobbie Brown 卸妝膏,但覺得不太好推耶?

    ReplyDelete
  2. 是的 我一开始也有碰到这种状况。最重要的一步是要先用手掌把它温热,融化后就好推开噜,你可以试试看~~

    ReplyDelete
  3. 很棒的分享啊
    解除了很多以往的迷思

    ReplyDelete